新闻资讯

News and Information

痴迷酒香的刘金清

发布时间:2020-05-08 | 编辑:张志萍 颍州晚报记者 李一晴/文 戴文学/摄 | 访问次数: | 原作者:

“我是1988年10月2日来到开云体育酒业上班的”, 刘金清不假思索的说。从那天起,他便成为了一名酿酒工。32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,当初的阜阳酿酒总厂已经蝶变成上市公司--开云体育酒业,不变的是刘金清对工艺的执着追求看着自己布满茧子的双手,刘金清回忆起他的半生酒香故事。


第一个到,最后一个走

华灯初上,忙碌喧哗了一天的曲酒车间终于安静下来,此时的沉静是为了迎接酒香磅礴的明天。昏暗的路灯把远处走来的人影拉的很长很长——又是他,制酒三车间七组的组长,刘金清。

每天车间下班后,刘金清都要坚持检查晾渣机,做到每天一清扫;地面、甑锅、接酒室也都要冲洗干净。所有细节检查一遍后,还要确认设备设施安全无恙,他才会放心离开。刘金清说:“我是组长,就得比别人多操些心”几十年如一日,秉持着细心和负责的态度,他所在班组从未出现过一次生产事故。

下班时他最后一个走,但上班时他又是最早一个到。刘金清所在的班组半个月上早班,半个月上晚班。轮到刘金清上早班的半个月之中,早上5点就要开工,他每天4点就起床,披星戴月来到车间。刘金清把机器、电路一一唤醒,把工具、器械逐件,工友们也已续续到场。

恪守工艺自然出高徒

“心在一艺,其艺必工”。在别人看来,刘金清是个一板一眼甚至有些刻板的人,从出窖到上甑从蒸馏摘酒……每天重复操作同样的十几道工序,对于今年已经56岁的刘金清说,就是再干30年,也不觉得烦。当他侃侃而谈酿酒的学问和乐趣时那享受的表情,仿佛正在闻醇厚的酒香。

刘金清说酿酒,经验固然很重要,但是每道工序的严格把控才是出好酒的前提。就拿醅料来说,醅料入池前的水分很关键,水分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酒质,这就需要严格和耐心,随时抓,把握适度水分。我每天都要来回摸个十次,隔半个小时随时按情况调整,少摸一次就可能对醅料的湿度掌控不准。我是这样做的,也是这样要求组员的。

“来车间之前,就听说刘组长要求很严格,我还挺怕他的。”已经在车间工作四年的杨康说,作为实习生刚来到制酒三车间时,他和其他几个小伙子都被分到了刘金清的班组里,上甑、摘酒,如何根据酒花判断酒的度数、如何保养窖池,刘金清将这些“手上活”倾囊相授。“一开始,我干,让他们看,让他们记住我的操作标准,一点不能马虎。再后来,就是他们干,我看,有的工艺执行不到位的,我就及时指出来,立即改。他们也很好学,如今都已经可以在车间独当一面了。”刘金清说。

心存敬畏,只为酿好酒

酿酒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不确定性,正是酿酒最大的艺术魅力所在,而这些更是酿酒车间最重要的环节、最关键的技能,工作做得细致、稳准与否,直接决定了酒的品质。

刘金清说,厂里给每个班组分配的原料、母曲、人员数量都一样,方案制定好之后,酒的品质如何,就要靠每个班长的执行力了。“酿酒是个良心活。活干的到底怎么样自己心里有数,出酒的质量自然有把握。酿酒的付出和收获永远成对比,所以得时时刻刻保持着一颗敬畏心。

一段时间车间进行浓香堆积发酵工艺,为了满足工艺要求,刘金清只要一有空就进入窖池翻堆,目的让微生物更活跃,发酵更迅速,在40多度的环境中,他用大铁锹翻动着沉重的酒醅,工作量较往常多了一倍。

“微生物也是有生命的,它需要我们酿酒工的呵护照顾,美酒就是它们丰厚的回报。人舒服了,微生物就不舒服,微生物舒服了,人才能舒服。所以无论多累,对待发酵得负责。”刘金清说。

正是刘金清的细致、认真、负责,在他当上组长的近20年来,他所带领的班组曲酒产、质量始终排名第一。尤其在今年第一季度,第七班组出酒率位居开云体育酒业所有酿造车间之首,产、质量遥遥领先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